红天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遍地英雄的时候成为一个人25iaydwk [复制链接]

1#

在遍地英雄的时候,成为一个人


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 2771 次|评论 0 条 杜登勇,在深圳打工者。因为听说自己的女朋友在回湖南老家的路上被雪灾困住,而且还得了感冒,他孤身从深圳出发,沿着京珠高速寻找自己的女朋友。当时是零下二度,走了16个小时、100多公里。如果要是我投票选这次雪灾的英雄,我会把这票投给杜登勇,虽然我也知道他不会被最终选上。道理很简单,你是去找你的女朋友嘛,对于国计民生能有什么影响呢?而且你不是出现在对抗雪灾的第一线,说你是自私都是轻的,完全是思想境界不高的表现。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成一种很奇怪的孩子。就拿这个自私或者是无私的话题来说,有无数的影视作品里都有这么样的镜头:主人公因为某某公众事务,放弃了与自己父母、妻儿见上最后一面的权利,然后天人永隔。二十年前这种故事的结尾是主人公青春无悔,二十年后是主人公黯然神伤。从这个进步来看,主人公多少有了些人味儿,可实际上还是告诉观众:无私是好的,总是想着自己那点家务事不好。实际的情况当然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要不怎么说艺术是来自生活儿高于生活呢。一般来说,是不是来自生活谁都不知道,但高于生活还是肯定的。这就让我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怪异的标准里:一方面我们知道应该公而忘私的生活,把公共事务是否放在第一位,成为了一种判断的标准;而另外一方面,我们内心深处也知道,大家都是普通人,真要是完全公而忘私,此人基本算是有毛病。前一个是价值判断,后一个是事实判断。可我们在表面上进行褒贬的时候,一定是要按照前面那个黑白分明的价值判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评价标准很高而心理期待颇低。也就是说,全都知道那个标准实际上是达不到的,但不得不把某人抬上去成为榜样,而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杜登勇先生不太可能成为这场雪灾里的英雄的原因,因为大家如果真的要评选的话,一定是按照这么多年教育所成的那种标准来评议的,他没戏。除了这个评价体系之外,我还知道有另外一种评价某件事的标准。在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之前,最重要的是先要肯定自己是个“人”,然后再说什么大公无私或者其他的形容词。而人类的爱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是能把我们与禽兽区别开来的不多的标志性行为。能够在普通的生活里超越了个人的厉害得失算计,而把自己的女人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人,他就应该是英雄。在这个评价的体系里,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与公共领域的关系不大,也可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这些人最重要的特点,都是超越了人的动物性层面而到达了一个人性的高度。这个评价体系与前一个评价体系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都是超越了本身的利害关系,但大公无私是先设定了一个所谓高尚情操,然后用这个来衡量一切,基本相当于“存天理、灭人欲”的功夫;而后一种是在承认人的自私以及市侩后,人类精神的一种升华。要说这两种评价体系那个更符合实际的生活,只要是还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都会同意后者更符合现实世界。但按照我们这里的规律来说,大灾之后必然将要举行的表彰活动里,恐怕是见不到这位杜先生的身影了。不过,这可能也根本影响不到杜先生的行为。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是不是英雄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在我这样的旁观者眼中,如果大灾后真的举行表彰活动的话,看着满台的英雄,总是会想到这位杜先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