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市农科院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农民节本增收焦点中国养殖p0g2mwg3 [复制链接]

1#

杭州市农科院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农民节本增收-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创新思路,着力研究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方式,迅速推广科研成果,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据了解,杭州市的农业资源不断减少,到目前,杭州人均耕地仅0.4亩,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的2/3,人均森林蓄积量差不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现代农业遭遇资源瓶颈。为此,杭州市农科院锐意创新,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做足文章。


  茶产业是杭州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杭州的茶产业几乎全部集中在高端,质虽高量却很少。同时,大量的夏秋茶资源则因技术的滞后而浪费。对此,杭州市农科院茶叶所主动立项,对杭州市栽培面积较广、春季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系)进行夏秋季原料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通过茶园施肥技术、新型鲜叶醇化技术等栽培加工技术的改进,研究推广春季扁形茶-夏秋季针形茶,春季名优绿茶-夏秋季醇香型茶等方式的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据余继忠所长介绍,仅2008年,示范推广茶园面积10794亩,产值达到1161.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蚕桑业历来是杭州农民赖以生存致富的一大途径。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民植桑养蚕,桑枝条烧火煮饭,随着时代的进步,天然气取代了柴火,每年近10万吨桑枝无处可去,只要把其中的一半利用起来,即相当于增加了8万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能不能利用桑枝取代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杭州市农科院应势而为,全国首创的“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浮出水面。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根本保障。杭州市农科院蔬菜所干脆把实验基地“搬到”乡镇,实地研究不同食用菌品种对桑枝条栽培的适应性,研究不同配方高产技术,强化“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技术”培训,同时,抓好菌种质量关,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桑枝栽培食用菌,除了菌类技术创新,专用粉碎机的技术创新同样重要。杭州市农科院主动出击和企业联手,新研制的粉碎机颇受欢迎,还得到了国家专利保护。据了解,2008年杭州市累计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近930万袋,新增产值3000万元,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


  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市场对钱塘江土着鱼情有独钟。遗憾的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突飞猛进,202种土着鱼仅剩下127种,目前进行规模养殖的仅10多种,同时,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质的提高,普通同质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土着鱼、特色水产品则有价无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土着鱼保护和开发迫在眉睫。杭州市农科院水产所自觉担当起了这一重任,在2002年建成国家级三角鲂原种场的基础上,成功突破了*颡鱼、翘嘴红鲌、常温鮠等10余种钱塘江土着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保种养殖和强化培育,并在适宜繁殖季节进行人工催产繁殖等,实现钱塘江土着种质资源合理开发。


  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社长吴土良告诉,土着鱼的开发养殖,让合作社迅速发展,现已拥有70多个跨区域养殖场,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而杭州市土着鱼新品种近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1500多亩,产量达5400多吨,实现产值9000多万元,创净利2900多万元。


  在杭州,尽管人均耕地仅0.4亩,但由于种粮食的收益低,因此,冬闲田的面积超过20万亩。于是,杭州市农科院又把创新目光聚焦在了冬闲田上,积极创新种养方式。


  杭州市丰收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丁海洋说,自从得到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实行冬闲田养鹅后,闲地成了聚宝盆。他给算了一笔帐:四十亩地养2000只鹅,80天就可收获近20万元,因为是放养,饲料几乎不用,只有鹅苗成本,同时,鹅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每亩可节约30元的化肥,来年增产又可多收60元。(胡立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