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厉害了泉州,全国第七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说:“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国庆期间,西街游人如织。(陈小阳/摄)

国庆中秋长假,串联中山路、西街片区的泉州古城核心区成为最热流量片区。线下,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线上,抖音话题“抖来泉州游”点击量超过万。根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型媒体DT财经发布的社交平台讨论国内最值得一去的旅游地Top10,泉州位列第七,搜索关键词开元寺位居第一,古城位居第三。多方同频共振,古城备受瞩目。

▲古城泉州(陈英杰摄)

01

外来游客的认同感——

这是古老浪漫的圣地

千年古城正焕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风采,秘诀在于一个“减”字——今年国庆期间,对西街东段(影剧院至新华路)适时实行全封闭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含非机动车)通行。“减”字诀带来了难得的“加法效应”:游览体验感上升,吸引超强客流,带动周边背街小巷活化。

“泉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城市。这次来了才发现,老城区里各个景点非常密集,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用双脚丈量泉州古城之美。慢慢步行,才会发现原汁原味的市井气息在这里流淌,即便是提升街面、修缮后的小巷,推开木门阿婆仍住在里头。来喝咖啡的年轻人不小心就会和街坊邻居碰头,这种古老又浪漫的气质,就藏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在新浪微博上,来泉州旅游的旅游达人花花这样写道。

▲金鱼巷(陈小阳/摄)

除了中山路和西街,在背街小巷里举行的活动同样让游客的古城之旅充满惊喜。金鱼巷里有“金鱼游3D投影”,充满童趣的“小鱼儿”在巷子里游来游去,深受小朋友喜爱。南音阁里的千年南音在古巷中回响。通*巷的木偶剧和木偶快闪,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木偶文化魅力。旧馆驿巷的“清源驿”里有古琴展和古琴沙龙,弦歌阵阵。镇抚巷的觅鲤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咖啡、民宿、小酒馆热闹非凡。“无论是古老还是年轻,无论是严肃还是浪漫,都能在泉州古城核心区找到一席之地,尽显包容、多元的文化魅力。这就是文化体验丰富到让人惊喜的古城。”来自广西的游客莫康凡说。

时下炙手可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档团综的首战也选择来泉州录制,在府文庙、老茶馆等留下足迹,成为这个长假期间古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庆期间,泉州吸引了众多游客。(林劲峰摄)

02

老泉州人的自豪感——

这是拿得出手的家底

对于在中山路开五金店的老李来说,今年的国庆节是这几年来中山路人流量最大的一个。“以前没做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时,车比人多。今年国庆,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接近尾声,道路视野拓宽了,骑楼外立面清晰可见,商家也渐渐入驻,这几天的中山路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老李说,修缮保护提升后,中山路实实在在成了一条文化旅游街,很多游客拿着手机、相机驻足拍照,他还会热情地跟游客介绍自己家店面的历史故事,带着游客到二楼参观,俯瞰中山路。

▲古城“双节”旅游火爆,夜游成新亮点。(王柏峰?摄)

从小就住在中山路的泉州人林易延对这条老街有着朴实的记忆和情感。“从小就在中山路长大,老房子里还有我儿时贴着的糖纸。如今总是喜欢自己或者带着朋友来这里走走,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他说,国庆时外地朋友来看骑楼并且连连称赞,他也生发出一种自豪感,为泉州还保存着如此精美而难得一见的文化建筑而骄傲。

▲中山路通*巷口的五尊“飞天”形态各异,手里分别拿着官印、文房四宝中的笔和书、笙、笛子、二胡等。(张九强摄)

03

新泉州人的获得感——

这是创作灵感的天堂

西街裴巷藏着一个有趣的文创工作室——大拾堂。来自三明大田的“80后”吴钟电是大拾堂的主创之一,许多人或许对他的笔名“青羊”更有印象。近年来,来泉州的游客购买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明信片、插画、手绘地图,有不少是青羊的作品。国庆期间,他的画作还在位于府文庙的正音书院展出。“午后烈日下出砖入石的闽南红,街巷中郁郁葱葱的茂盛绿,傍晚天井升起的阵阵炊烟……古城的一幕幕场景,都是我的创作源泉。”吴钟电说,他把对泉州的热爱定格成一幅幅画,让更多人了解古城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和色彩,感觉很幸福。

▲泉州府文庙(林劲峰摄)▲10月1日,游客们在新开业的泉州美食城内逛吃,欢度中秋国庆长假。(张九强摄)

同样觉得幸福的还有华侨大学毕业后留在泉州的山东姑娘李棉雨。因为喜欢泉州古城,她还自发学习,国庆期间为来泉的亲戚朋友当起了导游。“我经常参加古城的一些讲解员培训活动,也会寻找有关泉州文化方面的书来研究。这次给家人朋友制定了古城游路线,包含了城门、景区、古早美食等,还带他们去看了大上海理发店、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泮宫、府文庙等特色地标,把我眼中的美分享给他们。”李棉雨说。

▲国庆长假期间,游客们在泉州美食城刺桐时代村观看说书人讲古,聆听泉州故事。(张九强摄)▲泉州号称多元文化宝库和世界宗教博物馆,令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陈晓东摄)

国庆中秋假期

泉州接待游客万人次

?“吸金”42.47亿元

今年国庆假期适逢中秋佳节,广大市民游客出游消费意愿增强,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恢复到上年国庆假日的91.1%;实现旅游收入42.47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2.0%,文旅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西街肃清门广场上,“润物无声国庆展·言吾闽南”用乡音乡念唤起市民朋友们对闽南语的温柔记忆。(陈淑华摄)

第三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润物无声国庆展之“言吾闽南”、“刺桐遗韵·古琴特展”……泉州市加大节假日文旅产品高质量供给,项文化旅游活动贯穿国庆中秋假期。在泉州古城,多个旅游点依托古城文化内涵举办展览活动及文创集市,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各县(市、区)也推出了许多文旅活动。晋江五店市街区举办“我为吃狂”海丝泉州美食嘉年华,惠安崇武古城精心准备惠女民俗风情表演和“献金锣”表演,石狮*金海岸举办第三届石狮动漫节,南安举办“海丝南安丰美燎原”文旅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均受到游客追捧。

▲古城“双节”旅游火爆,夜游成新亮点。(庄丽祥摄)

泉州还积极举办以国庆佳节、中秋团圆为主题的夜间文旅体验活动,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夜游”泉州。泉州市图书馆、非遗馆举办“点亮秋夜”活动,推出花灯展览、泉州博饼民俗活动,吸引不少游人参与互动。石狮环塔山水库荧光栈道工程在国庆前夕正式开放,丰富了市民游客户外休闲夜游生活。

▲惠安西沙湾海岸(*婧摄)

乡村休闲游是短线旅游新热点。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茶韵安溪”“自在德化”“悠游洛江”“山海泉港”“风情惠安”等15条“全福游、有全福海丝泉州”乡村休闲游精品路线备受青睐,各类参与性极强的项目进一步拉动了旅游人气,樟脚村、围头村、大岞村、蟳埔民俗渔村、乡韵农场等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泉州晚报

记者:殷斯麒?郭雅莹王金植

编辑:*玲

审核:江晓媛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海丝起点,魅力泉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