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小学生导刊》第五届“发现教室”论坛于年12月14日在长沙博物馆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由《小学生导刊》编辑部、长沙博物馆承办,由普迪教育提供奖品支持。来自重庆的梁俊老师、台湾的杜守正老师和新加坡的林陈爱花老师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讲座。出席本届发现教室论坛的领导有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凌芳,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委委员、副总经理吴新宇,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出版事务部部长周大*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现场参会老师余人,在线直播观众达28万余人。此次活动被湖南经视、新湖南、红网、华声在线、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论坛开幕式上,梁俊老师和长沙市清水塘二小的同学们,以及全场的观众合唱《苔》。歌声如天籁,唱亮了长沙的天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凌芳女士致开幕辞——从年开始,《小学生导刊》编辑部就开始策划并推动发现教室主题探索活动。最显在的目的是通过探索,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对孩子进行写作的训练和表达。更深远的诉求,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探索不断回归教育的初心,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并学会传递爱,提升对社会价值进行反哺的意愿和能力。我也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家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和孩子们就被绑架到周末的各种课外培训和竞赛选拔中。这样一些培训和竞赛把阅读,把运动,把亲近自然这样一些与孩子成长原本密切相关的东西挤出了他们的生活。发现教室尝试把自然,把情感,把体验,把创造带入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精神的养分,去滋养这代孩子的人格和心灵。我想20年后,这些孩子们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不一定会记得老师给他们上过的具体课程,但一定会记得老师带他们进行过的那次探索,记得那次发现,记得那次不一样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看论坛上那些动人的故事。嘉宾介绍:梁俊,央视《经典咏流传》传唱人,乌蒙山乡村支教80后教师,一首古诗谱曲合唱《苔》感动亿万观众。他潜心创作,“用音乐教语文”的创新理念引领无数孩子的精神成长。他云游中国,传播诗性教育,是中国孩子们心中最暖最帅的“梁老师”。主讲内容:梁老师曾在乌蒙山支教多年,他用唱古诗的方式,带领乡村孩子用音乐和脚步丈量大地,阅读世界,歌唱生命。他引领连汉语都不太会说的孩子成为创作者,写下一篇篇精彩作品,出版《乌蒙山里的桃花源》一书。梁老师和乌蒙山的孩子们的故事,伴随天籁童音,融入那首感动全中国的诗《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听梁老师讲故事,看“那些潮湿的角落”里,“小苔花们”如何勇敢地绽放。
▼▼▼
论坛上,梁俊老师给我们静静地讲述他和乌蒙山孩子的故事。在贵州乌蒙山区两千多米的大山上,有一所小学。学校的校门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写了“新中学校”几个字。这里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都被大雾笼罩着。乌蒙山是大花苗孩子的家乡,也是他们的乐园。一个由6名老师组成的支教队走进了乌蒙山,走进了大花苗孩子们的生活,梁俊老师是其中之一。他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们上各种各样“神奇”的课程:语文、英语、绘画、数学、天文、地理……还陪孩子们一起疯玩,走访孩子们的家。一天,一个孩子对支教的老师们说:“老师,去我家吧,我家不远,上一个坡,下一个坡,再上一个坡就到了。”老师们满心欢喜地答应了。结果,他们从下午五点一直走到晚上十一点。弯弯曲曲的山路,旁边就是高高的悬崖。支教老师们最后手脚并用终于到了寨子里。的确是上一个坡,下一个坡,再上一个坡,但是,一个坡真是太长太长了。走过了艰辛的路程,全寨子的人出寨相迎,老师们得到了大花苗人们隆重而热情的招待。当他们走的时候,孩子和家人送老师们走了很远,还伤心地流着泪。“这一刻,我终于明白,有超越知识层面的爱可以抚慰人心。爬过高山,去到他们的寨子里,到他们家里坐一坐。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这一刻,我们和学生,和家长是一起经历了一些特别生命事件的朋友。孩子用他特别的生命教导我们,我们也用我们学来的知识和他们一同生长。”梁俊老师深情地说。梁俊老师发现,这群乌蒙山的孩子唱起歌来是那样自信,和平常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为了教他们学古诗,学语文,梁老师给古诗谱曲。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梁老师带着这群孩子从春天唱到冬天,又从冬天唱到春天。唱着唱着,孩子们心里的种子发芽了,自己也会写了:
飘落的蒲公英种子/每一颗都会生长/风儿呼唤它的时候/它就随风而去/种子飞散在天空/飞到每一个角落/让孤独的角落长出蒲公英/角落就不孤独了/金闪闪的蒲公英花/在那角落里/得到了尊严
论坛课堂上,梁老师讲乌蒙山孩子的故事,带老师们唱古诗,唱孩子们写的诗。现实与梦想,贫瘠与丰富,陪伴和爱,沉静和勇气,创造与美,生活与艺术,生命与发现,教育与力量,这些词语都融化在吉它如山溪般的旋律里,流淌至我们灵*的深处。嘉宾介绍:杜守正,《小学生导刊》“爱的故事”专栏作者,台湾新北市淡水镇水源小学教导主任。获第四届台湾power教师奖(一年仅评选一位),新北市优秀特殊教师奖,新北市教学卓越奖特优奖;担任金钟奖评委。被誉为“教育梦想实践家”的他,致力于生命体验教育,教育经验被多家媒体深度报道。主讲内容:杜老师曾带领一群乡村孩子举办“教育演唱会”,演唱会歌曲获华语乐坛最高荣誉奖金曲奖。他在水源小学——一所宁静的乡村学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他“用生命带领生命”的教育实践,创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数个动人的瞬间。
▼▼▼
杜守正老师为我们带来他和学生且歌且行的教育生活故事。台北大屯山下的淡水河边,满目青山与流水,这里有杜守正老师和他的水源小学,以及水源小学的孩子们。杜老师把这里打造成教育的桃花源:他和学生一起在校园的空地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大丰收的时候,和学生们在教室里一起吃火锅;去山里采来茶叶以及各种可以食用的花朵泡一杯散发着特殊香味的茶;用植物染液染布做茶巾;采集植物做纸浆,自制毕业证书;带学生一起自筹演唱会……杜老师将教育的要义总结为三点:一、教育就是发现自我;二、教育就是关系,让孩子明白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三、教育就是感动,“感”,就是要回到生活的体验中,让自己和孩子同频共振。“动”就是知行合一,在行动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成长的使命。在生命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自己,看见自己。作为教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看见自己。为此,他和学生才有了那么多新鲜有爱,有创意而坚定的行动:每天放学后,他陪伴班上不同的孩子走着山间小路,去到他的家里。一路上,他们发现和观察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他相信,陪伴孕育着爱的力量;零下五度,带孩子在泥泞的操场上操办完完全全只属于孩子的演唱会……他将自己和孩子们共同创作的歌曲(孩子们在生活中写的小诗,杜老师一一为它们谱了曲),集结成了专辑CD。那年,孩子们要毕业了。他们的毕业愿望是能够一起坐飞机去金门旅行。旅行的钱从哪里来?杜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想办法。“我们可以去街边演唱卖我们自己的CD!”那就这么办吧!假期,杜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大街小巷演唱。他们拒绝所有的社会的捐赠,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筹够毕业旅行的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媒体的不恰当传播,他们的行为也一度遭受非议。杜老师引导学生们如何认识媒体,运用媒体。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有孩子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的……他们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成为教育的契机。他们终于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小小的梦想。杜老师的故事很多很多,他和学生的,他和女儿与儿子的,他和父亲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充满智慧。他始终认为,教育是从生活里生长出来的,需要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智慧和孩子结伴而行,孩子也会用他的生命教会老师成长。主讲嘉宾:(林)陈爱花Catherine(新加坡),美国蒙特梭利研习辅导中心(CGMS)亚洲代表;INCAF美国国际讲师;《小学生导刊》第五届发现教室论坛志愿老师。育有两个独立、优秀的女儿,两个孩子“在家上学”,大女儿现就读于美国大学名校。两个孩子都享受学习,热爱阅读,成绩优异。主讲内容:新加坡基础教育体制是半天上课,半天活动。新加坡的基础教育为何世界领先?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推动儿童成长?孩子如何在“教室以外”的地方获得滋养和教育资源?影响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林老师将一一解答。
▼▼▼
来自新加坡的林陈爱花老师是《小学生导刊》上一届发现教室论坛的志愿者老师。我们在筹备今年的论坛时,林老师给予了热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