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疾病亦被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狭义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包括:①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thrombocythemia,ET)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③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广义的骨髓增殖性疾病还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列在其中。
年认识到获得性JAK2VF基因突变可能是ET、PV、PMF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主要分子学发病机制。
JAK2VF基因突变发生在干细胞水平,具有向B细胞、T细胞、NK细胞核髓系细胞分化的潜能。突变的JAK2VF基因表达的结果是造成细胞增殖增加,对细胞因子高度敏感和不依赖细胞因子的分化和凋亡机制。
大于90%PV患者存在JAK2基因突变。
有作者报道MPN中少数患者存在TET基因突变,它的出现先于JAK2突变。
起病隐匿,常见于老年人群,但从儿童至老年均可发病。
就医时可表现为头痛、多血症、瘙痒、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等,但也有很多患者是定期体检时发现而诊断。
血栓形成见于1/3PV患者,是最严重和最重要的并发症,其中1/2-3/4为动脉血栓,肝静脉血栓形成是PV最严重常常致命的并发症之一。
1)JAK2基因突变的检测:在PV中意义重大,目前发现有两大类JAK2VF突变和JAK2exon12。
2)骨髓检查:PV的特征为红系、粒系前体细胞、巨核细胞增生过高。
3)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大多升高,MCV正常或低于正常,红细胞总量测定常增加(JAK2用于临床后其重要性大减),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常增多,NAP升高,血清EPO减低。
4)红细胞集落培养:PV患者的红系BFU-E可在不加EPO的含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形成的集落被称为内源性红细胞集落(EECs)。
1)细胞抑制治疗:羟基脲、白消安、放射性磷等。此方法可降低血栓并发症发生,但却有致白血病风险。
2)干扰素制剂:可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并恢复多克隆造血。
3)放血疗法:不能控制血小板、白细胞增多。
4)阿那格雷:对伴血小板增多的PV患者可使用。
5)阿司匹林: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能够小范围地降低动静脉血栓形成。
6)脾切除:对于衰竭期PV,某些患者特别是严重乏力、血细胞减少、巨脾产生身体不适的可行脾切除。
7)JAK2抑制剂:美国FDA分别于年和年批准JAK2抑制剂Jakafi(ruxolitinib)治疗骨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它是一种口服JAK1和JAK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一项关于PV研究的III期RESPONSE临床试验显示:例对羟基脲有抵抗或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随机接受ruxolitinib(10mg,每日2次)或最佳疗法(研究人员选择的单药疗法或仅仅观察)。数据显示,该研究达到了维持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受控而无需放血的主要终点,同时降低了PV患者脾脏大小。Jakafi治疗组有70%的患者实现了血细胞比容控制或脾脏体积缩小,而最佳支持疗法治疗组为20%。
此药近期也会在中国上市,为广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PV中血栓并发症和急性白血病转化可造成死亡率增高,即单行放血治疗的患者急性白血病也会发生。
PV研究小组发现从治疗开始算起,放血疗法患者生存期13.9年,放射性磷治疗中位生存期11.8年,苯丁酸氮芥为8.9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