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溥仪三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复制链接]

1#

文丨赵小册图丨网络

01

不知道为啥,最近这两天流行起了“抛弃体”。

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在朋友圈刷屏。很多朋友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啥?我咋又被抛弃啦??”

跟这篇文章的观点不同,韩寒在微博上反驳说:

“且不说创始人团队能分得多少,对这种标题我是极讨厌的。它已经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

没有赚到大钱就叫被同龄人抛弃了吗?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干活认真生活,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

其实相比“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个题目,我更喜欢这个:

“溥仪三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哈哈,这个咱们只能被抛弃了,实在赶不上。

02

按照这个逻辑,在《红楼梦》和《西游记》的世界里也可以有“抛弃体”。比如《红楼梦》如果有小报的话,可能会这么写:

“元春二十几岁封妃: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看到这样的题目,贾宝玉可能会烦的把小报撕碎,同时还会唠里唠叨的批上半个小时;

而《西游记》的小报可能会这么写:

“唐僧三十几岁成佛: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看到这样的题目,如来佛祖可能会说:“阿弥陀佛,太焦急太焦急。”

其实在这个逻辑背后,就是一种比较之心,就是我们必须要比较、必须要和最顶尖的人比较,比不赢的话,我们就是输了、就是被抛弃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件事情上,我很喜欢蒋勋先生的观点,他说:

“人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一味的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03

这跟《小王子》里所说的情形很像。小王子说: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

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这可能就是心灵的物化吧,“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04

要上进,要有所追求,这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平衡的力量,一味的只追求物化的东西、一味的只和他人比较,我们的心灵就会像一辆高速行进、但没有任何刹车装置的列车一样,是很危险的。

焦虑和不安就是这辆列车所排放的尾气。

很同意蒋勋先生说的:

“物质要发展没有错,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子、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蒋勋还说:“现在由于职场的要求、高科技的发展,都市人一直在追求速度的快速感。结果大家精神上的疾病越来越多:焦虑症、忧郁症、失眠症,大家过去很少听到各种奇奇怪怪精神上的疾病开始出现了。

那种生命易怒、暴躁、一触即发的紧张,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加快的速度,最后失去了平衡的能力跟缓慢下来的能力。”

05

的确,在这个社会中,整体的环境如此,速度和焦虑就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一样。

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会不自觉地把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吸过去,然后把它们搅碎、吞噬,以当做它的动力,并以此维持这个巨大机器的运转。

我们要努力没错,但我们也要防止自己被这无形的东西吸引过去,防止自己被这巨大的焦虑感所吞噬。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辆车一样,这辆车既要有油门,也要有刹车装置,这两样缺了哪样都不行……

来自:赵小册(yinhuatong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